今兒清晨,練完太極拳後,坐在書桌前,突然想聽我最愛,同時也是引領我進入身心靈大殿的一首歌

——「零極限之歌」~~

 

某些情緒開關,悄然啟動。思緒飄得好遠……

七年前,發生了我曾定義為「失敗」的事件,一件「最怕遇見卻總似躲不掉」的狀態,我進入到「莫非定律」的迷惘中,一次次地將我推入谷底。

在一呼一吸的空間裡,布滿了受害者的情結、悲傷的情緒。

我看見,那個拒絕出門、惶惶度日的人,充滿著對人生的恐懼與不安。窩居的第三天,一通陌生人的來電,扭轉了我對生命的態度!

露珠.jpg

一位NLP執行師A + 一位急著想掛掉電話的人C,

A說了5分鐘的話 + C幾乎關閉了所有的感官。

但這一切,

就在A說出那「七個字」後,這個世界,有了不一樣的顏色。

「我允許自己脆弱!」

聽到的瞬間,我淚如雨下……

我能嗎?

我允許嗎?

我真的可以嗎?

 

在毛老師的社大NLP課堂上,猶記得第一次參與導「時間線」時,我赫然發現,那些被塵封已久的「谷底」事件,竟都與「分離」的議題有關。

最早且記憶最深刻的畫面竟是,一個3歲的小女孩因目送父親的離家而哭得聲嘶力竭。

 

在我心目中,父親的形象,向來是如高山那樣的雄偉,如宇宙那樣地浩瀚!

我愛著這樣的意象,我敬畏他,但,更想親近他。

 

每一憶起父親,耳邊便迴盪著父親最常對我說的話:

「你是大姊,行為要端正,要做榜樣,要照顧妹妹,要學會料理這個家……。」

於是,國小開始,便開始學習洗衣、做飯。

到了國中,印象最深刻的是,每逢傍晚下課後,我會帶著父親給的100元,努力地踩著腳踏車到市場,張羅晚上餐桌的菜色,以及自己與妹妹明日的便當。

 

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期許自己能完全符合父親對「長女」這個角色的期待,並獲得肯定。

帶著這樣的努力與期待,讓我的童年記憶,竟只留下一個「話不多、內心經常出現自我對話」的畫面。

我最愛也常做的事便是「發呆」,喜歡沉浸在屬於自己編造的童話故事裡。

於是,在成長的歲月裡,我獲得的評語多半是老實、乖巧、有禮、早熟、懂事……

到了國中,我發現,我開始不自覺地用無感、冷漠、不合群、與人保持距離……來逃避各種「關係」與「連結」,以此來保護自己。

 

去年,第三次導「時間線」時,同樣地,我繼續帶著覺察往深處走……

突然,我看到許多畫面,我聽到小夏琳哭著對我說:

「我可不可以不那麼堅強、早熟?

可不可以不那麼懂事、老實、成為模範?

可不可以即便是作姊姊的,也可以有一個印地安洋娃娃可以抱?

可不可以即便沒有兩科都一百分,也能有一支自動鉛筆?……

我想要許多的擁抱,我想要跟妳撒嬌。」

 

此刻的我,淚如雨下,我抱著她說:

「親愛的小夏琳,我愛你,我如實地接納妳的一切,

包括妳的脆弱、恐懼、悲傷與憤怒,

你不需要那麼堅強!不需要一直是勇敢的,

妳無須追求完美,因妳的生命本質便是完美。

謝謝妳讓我知道妳是那樣地愛我。」

 

在身心成長領域浸泡了七年,透過西瓦心靈術、角色扮演、一念之轉、關係排列、靜心冥想、時間線引導、心錨設定與解構……

慢慢地體悟到,何謂帶著覺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脆弱;

何謂念頭、潛藏的信念、慣性、程式?並慢慢地看見曾自以為是的「形」與「景」。

我常跟朋友說我多年來的座右銘是:「人生不設限,快樂作自己。」

對我來說,這是過程,也是種提醒:認識並完全地接納自己、更深地愛自己,因為我值得!

我知道,這歷程需要許多的勇氣與堅持!

比起過往,目前的我,看見了更多的選擇,因能面對脆弱、承認脆弱,也願意示弱,

逐漸地,我感覺到自己已慢慢地生出許多柔性的力量來。原來,我真的可以,允許自己脆弱,無須他人同意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為了實踐日前所提及的「跳箱精神」,夏琳帶著明明白白的恐懼,

告訴自己,是時候了,可以離開蹲了好久的舒適圈了…….

 

昨看了知名作家楊絳的《一百歲感言》,其中的那句:

剛開始是假裝堅強,後來就真的堅強了」著實地被撼動了,

「裝久了,也成真的了」,好熟悉的一句話。對我而言,除了被鼓勵到了,更多的是,慢慢地能理解她在文中所言:

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竟是內心的澹定與從容。」我想,這也是一種順隨的態度吧!

 

許多看似不平的道路,路的兩旁及轉彎處,可能正時刻準備著給出驚喜。

與其帶著妄念,去擔憂那未知的一切,倒不如帶著「提前享受」的態度與心情,來經營我們的每一個當下。

 

「跳箱」,我來了!

arrow
arrow

    夏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