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勤練靜心與禪修,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對現實中所湧現的各種念頭,保持一定程度的覺察。

當然,我也始終相信,覺察是改變的開始,當我有了省思能力,改變便可能在瞬間發生。

 

何謂「禪修」?

毛老師曾在「靜坐打卡群組」裡,回饋學員這麼一段話:

「禪修,藏文的意思是『習慣』,也就是你要讓自己去習慣、去練習、去完全轉化我們煩惱的習性跟習慣。

就好像我們不熟悉的事情,透過練習跟習慣,將它變成熟悉,或者是有些不慈悲的想法,透過一再調整,讓它變成慈悲,

這種『讓心習慣的方式』,就叫『禪修』。」

 

為了鍛鍊「讓心習慣的方式」,並進一步理解何謂「禪定」,帶著好奇心,我選讀了毛老師在課堂上建議的書籍——《箭術與禪心》。

 

對於身心成長類的書籍,我讀得不算少,但坦白說,當捧讀這本書的初期,我的腦袋便經常冒出許多泡泡@@……

雖是如此,心中也同步引發——想去搞懂它……「到底是在說什麼」的強烈動機來!

 

這本書出版於1953年,記錄著作者奧根.海瑞格藉由箭術來學禪的過程與體會。

海瑞格是一位德國哲學教授。他於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哲學時,也同時接受一位禪宗大師的嚴格訓練,期間花了六年時間學習箭術,並從中體悟了禪機。

箭術與禪心.jpg

有關射箭,作者是這樣描述的:

射箭的「藝術性」,是在於一種「心靈訓練」所達到的能力,其目標在於擊中心靈上的靶。

根據箭術的大道/規則(Great Doctrine)來看,射箭,是「射手」與「自身的戰鬥」

這是一切外在戰鬥的基礎,包括與一個有形對手的戰鬥。想要接近這種藝術,只有那些心境純淨,不為所謂目標困擾的人才能做到。

 

「這項戰鬥是,射手不瞄準自己地瞄準了自己不擊中自己地擊中了自己,因此,射手同時成為了瞄準者與目標,射擊者與箭靶。」

這段話,我讀了許多遍,其所要表達的意涵,還真非一般邏輯概念便可以詮釋得通的。

我想,這便是禪的境界。

 

射手須先通過心靈的沉澱,成為一個不動的中心讓射擊成為無射擊,沒有弓與箭的存在;

結束即是開始,開始即是完成。

箭術著重於每個細部動作是否到位,這些,都是修行的一環,而擊中目標,僅是完整的完成這些動作後所附帶的結果

 

讀到這兒,我似乎懂了,這讓我想起了大學時期的體育課,有一回,老師要我們練習丟鉛球,當下的我,即便是百分百地確認

——我的眼睛是直視前方目標的,也努力地想把球往遠處拋,但結果仍可能是……球竟跑到背後……

後來,幾經數個細部動作的完美拆解、整合,反覆的練習,再加上拋球前,幾個專注的深呼吸後,

握在右手裡的鉛球竟奇蹟似的,舞出一個好的落點。

當然,這或許是一個巧合,而若要將這巧合的點,連成一直線,我想,唯有「專注」可以造就。

專注,讓心得以進入;專注,讓「物我」得以合一。

 

若說習箭的目的並非為了射中目標,「射中箭靶」只是個當然的結果,我想,這會是放諸四海皆通的「大道」,怎麼說呢?

就以我近日學習冥想、靜心的歷程來看,個人學習的目的是想將這套禪定功夫帶到生活裡,以提升覺察力,於潛移默化下,與各種情緒和平共處。

過程中,我發覺,當我將五官打開,將注意力放在各種聲音的變化、氣息的流動與身體的感知上時,

此種「融入」的感覺,很自然地,便會將自身帶入「靜」與「定」的場域裡,哪怕是身處在嘈雜的空間裡。

如此以往,「穩定情緒」便只是個當然的結果。

 

由於禪反對任何「教導」的痕跡,因此,作者選擇學習箭術作為接近禪的工具,進而嘗試說明禪的性質——

它是如何深入地影響一項藝術。海瑞格藉由描述跟隨箭術老師習箭六年的經過,來一窺藏身於生活裡的「禪境」。

 

當讀到〈心靈拉弓〉一章,看到「學習只讓手掌用力,肩膀與手臂是放鬆的,彷彿它們只是旁觀者……」,目標是,使拉弓與放箭「心靈化」

這便讓我想到近日所親近的太極拳,便是主張「鬆」與「柔」,即便是進入「拳架」招式,也是全然地「借力使力」,順勢而為。

 

作者經過了一年的學習後,終於體會到了何謂不費力的「心靈拉弓」,並逐漸瞭解「自衛術」的道理,

即以對手本身的力量來擊敗對手的藝術,如同柔道。

這也呼應了老子於道德經裡所說的「上善若水」。

幾年下來,海瑞格雖學會配合呼吸來拉弓,但學習箭術的最終,仍是要將箭放出。

對於放箭,作者是這麼形容的:

「如果要正確地放箭,身體的鬆弛必須要繼續成為心理與精神上的鬆弛,使心靈不但敏捷,而且自由;

因為自由,所以才敏捷;因為原本敏捷,所以才自由。」

在身體的鬆弛與心靈的自由之間,必須從放棄一切的執著開始,以成為完全的無我狀態。

這便是充滿心靈覺察的「心靈化」,也稱為「當下的真心」

意味著心靈與精神存在於一切,但不執著於任一處。

海瑞格的老師是這麼告訴他的:射出去的箭不是射到目標,而是射到自己的心

 

在〈箭術的大道〉裡提到,在箭射出的一剎那,是「它」自己射出去的,不是「我」射出去的。

射箭不靠弓,而是靠當下的真心,靠射箭時的活力與意識。

最終的境界是,弓、箭、目標與自我,全都融合在一起了

 

靜下心來想,不論是習箭或其他運動,初期,或許需要透過各種具體儀式、步驟、細節化的處理與轉化,

但是,這些歷程,正是一個具體「收斂」的過程,鍛鍊「禪定」,便是需要藉由這些「有形的方法」,讓「心」能自然地走進來,

或許,到了最後,這些方法、技巧、工具會被逐一的拋下,但這也是一個很自然的鍛鍊歷程與結果。

 

我想,這本書所要表達的,不僅是一個禪定的歷程與境界,更是一個超越自己的過程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夏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